4月,各指数震荡上行。其中沪指上涨2.1%,终于站上3100点;沪深300上涨1.9%;中证500上涨2.9%;创业板上涨2.2%,恒生指数上涨了7.4%。现阶段,对比全球主要市场,中国资产是所剩不多的估值洼地,而4月后半月,随着港股持续的超预期表现,似乎预示着全球资金或将告别多年的净流出,开始悄然回归中国,资本是逐利的,水终将会流向洼地。
近期国内宏观政策最大的变化是地产政策进一步积极,包括收储、降低首付比例、取消房贷利率下限、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25bp,以及杭州、南京、成都等重要二线城市全面取消限购措施。或许还有投资者质疑政策力度是不是足够,但我们觉得更加需要关注的是政策态度的明确转变,领导强调“深刻认识房地产工作的人民性、政治性”,房地产支持政策更加明确,即便这波政策效果不佳,下一批更大更重磅政策相信也会迭出。
今年1-4月,中国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滑24%,预计今年全年销售面积在8-9亿平左右,和历史高峰2021年的17亿平比基本腰斩,即便和日本等房地产泡沫破灭,同样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国家相比,这个跌幅也是足够的,风险释放是充分的。我们仍然认为在房地产市场自身调整充分的前提下,政策坚决出手稳定地产,预计今年下半年会看到房地产销售的逐步企稳,过去三年地产销量大幅下滑、房价大跌对经济的拖累将明显缓解,对于消费者信心和全社会预期的负面影响将逐步减小。如果我们预期的情形出现的话,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摆脱房地产的发展模式,经济转型升级可能真正迎来曙光乍现,这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未来企业盈利预期和风险偏好。
政策方面,国九条开始发威,多家上市公司因财报弄虚作假,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其中不乏多家国企。新主席上任后,一切政策围绕着增强投资者回报展开,A股市场的整体生态已经在发生较大的变化,市场回归基本面和业绩将是长期趋势。
市场表现上,房地产板块在政策刺激下异军突起,带动指数明显上行,相应地产链也带动上涨。另外生物制造也有所表现,有色等在大宗商品大涨情况下走势纠结,体现了A股市场的博弈生态(同类型公司在港股、美股是一路新高)。总体而言,市场可能已经在走慢牛行情,进二退一,只是行情初期还比较犹豫纠结,但需要强调的是市场大概率也不会是快牛的普涨,而是强结构分化,把握住那些结构性机会才是制胜关键,这方面我们会持续加大研究和跟踪力度,延续23年底以来良好的投研节奏,努力实现研究的前瞻性和相对领先,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