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初心
12月中旬以来,A股市场持续回调,尽管最近三日指数层面才开始明显调整,但其实个股跌幅较大,中证2000本轮累计下跌17.1%,部分科技成长和中小市值公司是重灾区。市场经过持续调整之后,投资者心态趋于谨慎,牛市还在不在?2025年市场还有没有机会?我们尝试从几个角度去分析。
首先从短期市场角度,更多是A股自身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引发的调整,本周海外中概股和港股也有调整,但幅度明显小于A股,整体仍相对平稳。
基本面看,经济有企稳迹象,但仍不牢靠。四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各项指标有企稳回暖迹象,比如PMI、M1、社零、地产等,但整体仍属弱复苏,基础仍不牢靠,仍需更多数据进一步确认。我们相信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地生效,地产和消费企稳渐次发生,居民部门负担边际下降,经济有望在复苏的轨道上给出更多积极信号,届时也将带动上市公司收入和利润增速企稳向上。
市场流动性保持宽松相对确定。货币政策自2009年四万亿后首次定调“适度宽松”,预计2025年货币政策整体保持宽松,并多次降准降息。债市已经先行反应降息预期,10年国债利率已经下行至1.6%,通过股债模型进一步提升权益性价比。目前沪深300指数股息率3.1%,市场安全边际较高,向下空间和风险都不大。
9.24政策转向后,政策保持积极。9.24政策转向后,宏观政策和资本市场政策持续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持续发力,助力经济企稳回升,打破通缩预期。需要注意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打破通缩预期非一日之功,需要持续努力,是一个过程。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资本市场改革更加重视投融资两端的平衡,2024年A股市场融资金额首次低于分红回购金额,这是A股市场生态和资金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展望看,这可能只是一个开始,A股市场的股东回报有望稳步提升。
新质生产力方面,我们看到很多产业进展是实实在在的,无论是国产替代自主可控,还是技术突破打开新的成长空间,很多产业处于0-1或1-10的快速发展阶段,并不断有里程碑事件出来验证产业发展,真正进入到基本面驱动的发展阶段。以AI为例,2025的AI逻辑其实比2024更扎实,从纯capex到模型+应用双轮驱动,其他泛AI的星辰大海如机器人/自动驾驶孕育新潜力。这些都是明确的产业趋势,且依然在加速,不太可能突然戛然而止。我们也希望在这些领域加大研究力度,找出那些真正实现技术突破,真实参与到产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拥有核心竞争力,中期有相应订单、收入和利润兑现的优质公司。
最后回到市场,在市场已经大幅调整后,反而是风险释放过程,我们对于后续投资机会保持乐观。展望下一阶段行情,市场有望从之前的资金和风险偏好驱动,逐步转变为基本面和产业逻辑主导,市场走势有望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当然,短期市场仍然不具备发动指数行情的基础,结构性行情仍是主要特征,从投资角度,节奏和结构依然是核心。
具体应对策略上,我们选择回归初心,坚守能力圈,坚持价值投资,通过深度研究挖掘优质公司,赚业绩增长和价值回归的钱。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投资是长跑,是无限游戏,市场短期随着情绪和周期出现涨跌很正常,投资业绩短期波动也在所难免,关键是要不断地总结反思,面向未来,少犯错,更多坚持做正确的事情,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相信长期复利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