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拥挤与无人问津的再平衡
2025年开年首月市场整体处于缩量下跌,前半月持续下跌,后半月缓慢修复回升,上证指数、沪深300、中证500分别下跌3%、3%、2.4%,两市成交量一度跌破万亿大关。从板块结构来看,与经济相关的消费链、地车链相关的行业跌幅较大,如商贸零售、食品饮料、地产、建筑等,与机器人、科技相关的行业表现较好,如机械设备、汽车、电子等。
从整个1月份,23个申万一级行业收益表现来看,首尾的差异达到12个百分点,可见差异性之大,所谓“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市场将”资本“这种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实际上1月份几乎所有的热点都只围绕着机器人和AI,很多人认为这两个题材是2024年的延伸而已,但我们认为1月份是一种更加极端化的反应,有短期加速赶顶的风险, 1月份公募冠军(全仓机器人)拿下33%的收益,在公募历史上并不多见。
虽然我们也认同2025年仍然是机器人和AI大放异彩的一年,但资本市场短期的走势是否蕴含较大的泡沫是值得我们警惕的,一边是”热情似火“,一边是“冷若冰霜“,A股典型的散户行为容易使某个主题交易的拥挤度快速提高,一旦有边际的行业利空很容易带来股价的大幅杀跌,如Deepseek给全球资本市场掀起的腥风血雨。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我们对市场整体的看法和观点依然保持不变:对市场保持乐观,对经济保持客观。我们认为从配置的角度可以在交易拥挤与无人问津之间做一个再平衡。适度降低热门题材的配置比例,增加部分消费、医药、机械等低估值行业的配置,经过过去4年的调整,这些无人问津的行业已经被挤干了估值的“水分”,可以从中挖掘一些有持续业绩增长的优秀公司,以更平和的心态去做配置。
虽然特朗普上台后,关税的不断变化仍会影响资本市场的心态,但我们相信中国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来应对可能到来的关税威胁,当然我们仍有必要继续储备和推出更多的内需提振政策。
2月我们看好以下几个方向:
1、港股互联网科技相关公司,受益AI、估值低。
2、有产业催化的新质生产力方向:机器人、AI应用、低空经济等。
3、国产替代方向:光刻机、国产芯片等。
4、A股低估值、高增长的泛消费类公司。
行业景气度变化对于长期价值投资来说始终是最重要的变量,对于交易能力不强的投资者来说,更加需要关注的是真实产业投资逻辑的变化和公司基本面与估值的匹配性,优秀的公司在每一轮市场调整后总能快速反弹并可能创新高。
上一篇:衍进资产|月度观点202501
下一篇:衍进资产|月度观点202503